新闻中心
一、施工前的“基础关”:基材处理
这是关键的第一步,基础不牢,一切徒劳。
彻底除锈:钢结构表面必须进行彻底的除锈处理,高标准是达到Sa2.5级。这意味着要通过喷砂等方式,使金属表面呈现近白色的金属光泽,没有油脂、氧化皮、铁锈、油漆涂层和污物,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纹状的轻微色斑。
全面除油:用专用清洗剂清除所有油污和油脂,确保表面洁净。
保持清洁干燥:施工前,必须用压缩空气或干净抹布清除表面所有灰尘和杂质,并确保表面干燥,无露水或水渍。
二、施工中的“工艺关”:过程控制
环境监控
温湿度:严格遵循产品说明。通常要求环境温度在5℃以上,相对湿度不超过85%。温度过低会导致涂料凝固、固化慢;湿度过高会使涂层“发白”、影响附着力和干燥。
避开恶劣天气:室外施工必须密切关注天气,杜绝在雨、雪、大风或即将出现结露的天气下作业。
材料调配
搅拌:无论是单组份还是双组份,开罐后用机械搅拌器搅拌均匀,确保质地和颜色均一。
配比:对于双组份涂料,使用量具,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的重量比进行混合。比例错误会直接导致涂料不固化或防火性能失效。
遵守“适用期”:双组份材料混合后,在说明书规定的“适用期”(通常几十分钟到几小时)内用完。变稠或接近凝固的涂料严禁加水或稀释剂后继续使用。
涂装操作
无气喷涂:对大面积施工而言,无气喷涂效率高,能获得均匀的涂层。
“预涂”死角:对于钢结构的边角、焊缝、螺栓、切口等难以喷涂的部位,先用刷子进行仔细的“预涂”,确保这些薄弱环节也能达到规定厚度,防止火灾时从此处被烧穿。
分层涂刷:严禁为了图快而一次性厚涂。必须遵循“薄涂、多次”的原则,待前一层涂层达到“表干”(不粘手)后,再进行下一层的施工。一次性厚涂极易导致流挂、开裂,甚至长时间不干。
厚度控制是生命线:
过程控制:施工中要用湿膜测厚仪检查每道涂层的厚度。
最终验收:涂层干燥后,使用干膜测厚仪进行检测。最终厚度不能低于设计要求的厚度,厚度不足会成为防火短板。同时,厚度也要均匀,避免严重偏差。
三、施工后的“养护关”与“验收关”
充分固化养护:施工完成后,涂层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进行充分固化(通常24至72小时)。在此期间,应避免涂层被水淋、碰撞或沾染污物。
最终验收:验收包括两方面:
外观检查:涂层应均匀、无漏涂、无流挂、鼓包、裂纹和脱落。
厚度验收:这是硬性指标。随机抽取多个点进行测量,所有测值均需满足设计要求。
特别强调的安全细节
个人防护: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好防护口罩、眼镜、手套等劳保用品,尤其在进行喷涂和打磨时。
通风防火:在室内或密闭空间施工时,保证通风,避免可燃溶剂蒸气积聚。同时,施工现场要严禁明火。
总而言之,防火涂料施工是一项严谨的技术工作,其核心在于:基材处理、科学的施工工艺、以及厚度控制。 细节的疏忽都可能让昂贵的防火涂料在火灾中失去作用。
Copyright © 2025 北京天安普宁消防材料厂